2008/05/28

為人父的人生狀態


整理檔案時發現這張農曆大年初一在家裡拍的照片,它似乎有意無意地提醒著我已為人父的人生狀態。

可能是因為併排坐姿所呈現出來的身形對比,也或者是由於爾威的手勢以及我們愜意但又有點認真的表情。在特殊的時節以家中客廳為場景拍攝照片總是流露出濃厚的家族氣氛。

照片中的那個我和腦海中累積了數十年的父親形象有些不同。感覺上自己看起來不及一個父親該有的年紀(雖然實際上我已經三十六歲了),體態上則似乎容許再增加十公斤的壯碩,同時或許可以嚴肅一些。

當然這是受了自小我對我父親的印象所影響,現實生活中我是留了小鬍子的現代爸爸。

在上小學的孩提時代,有時候晚上躺在床上會想像長大後自己是否有能力成為別人的父親,每回總是越想越覺得自個兒什麼事都做不來。雖然還不到懂得什麼是責任的年紀,但卻隱約已經體會到為人父的巨大和不易。

成年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非常排斥有小孩的想法,即便結了婚之後仍是如此。但一個人的堅持終究抵擋不住家人們的勸說。結婚三年後,少數順從多數,所有人歡欣迎接爾威的到來。那時Mag和我三十三歲,從代溝的角度來計算,三個十年稱得上一段不小的距離;而從體力的負荷來衡量,到了這把年紀才開始挑戰育兒的任務勢必要比二十多歲的年輕爸媽吃力的多。

不過一眨眼,父親這個角色居然也扮演了三年多,這之間爾威徹底地改變了我原本的抗拒想法。姑且不論喜多於苦或收穫多於負擔,最珍貴的莫過於在過程中一邊學習領略生活的轉變,一邊欣賞一個新生命的成長。

有些樂趣是我們失去的:沒辦法和Mag相約在下班後到台北車站閒逛,不能到地下社會或pub喝酒看live band,更別提參加三五天的影展,或是計畫那種一天要步行六到八小時的自助旅行。

取而代之的,是有個小個兒會抬頭摸著你的下巴對你微笑,或是拉著你陪他邊聽快歌邊跳舞,笑的時候眼睛幾乎瞇成一線還會學大人用手掩住嘴巴,不情願的時候會用力擠出眼淚裝悲情模樣。這些經驗所創造的感受用文字似乎也不容易說得清楚。

所以,與其說我們創造了爾威,不如說爾威也同時為我們開啟了新的生命風貌,並重新定義一個三十三歲之後的我。自我的空間和時間變少了,然而卻有機會從另一種生命角度看到不同的自己:為了陪兒子玩Dora牌犧牲看棒球轉播,把電視轉台權讓給不講理或講不清理的人,看到心愛的CD捨不得買卻每天花五十塊讓兒子吃抗過敏的益生菌膠囊,半夜被地震驚醒時第一個反應是站到爾威床邊用身體包住熟睡的他。

這些情節怎麼說都不曾出現在多年前試圖勾勒的人生劇本裡。

的確,人生的這個段落變得很不一樣,故事裡多了一個主角。有些主角逐漸成熟,有的老邁,新的生命則開始成長,然後青春、煩惱和希望。

2008/05/19

五月妄想症

每回搭上捷運後,總是不停地轉動著iPod來找尋搭配心情的音樂,但怎麼換耳機裡傳來的節拍旋律老是不大對勁,就這樣一首還沒聽完就急著想選下一首來試試。剛剛從James的Born Of Frustration換到Edwyn Collins的Hope And Despair,到最後終於耐心地聽完了The Clash的Spanish Bombs。

如果是潛意識在挑選歌曲的話,那麼從歌名看來今天是不是太過抑鬱了呢?

下午在辦公大樓一樓等電梯時,警衛客氣地請我搭下一班車,原因是大老闆正要從地下室的車庫坐上樓去。上週我則是目睹一群已經進到電梯裡的同仁,因著一位剛走進大樓的政府官員而全數被請了出來。原來我們是不被允許和達官顯要搭乘同一部交通工具的。

我有點不願意相信這是在2008年的有個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誠品敦南的台北。畢竟到現在我居然還這麼的愛戀著這個城市。

要如何幫助一個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協助的人呢?是需要協助的人自以為是?還是想幫忙的自作多情?或者是繞了一大圈大伙兒都在自作自受自討苦吃呢?

太多問號了一定代表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自己打算專注一點,長官說把工作想大一點,書上教導成功是把事情處理得細緻一點。現在站在下面的人應該要向上看向左走但也別忘了向右探探。

是我預感五月會是個矛盾已經開始成真,還是只因為刻意遮起一半視線將毛細孔全都張開對準那些不起眼的內分泌失調的枝微末節所致。

晚上11點59分,該趕緊結束這種妄想症了。

2008/05/12

我的bodyguard開槍擊倒我

我的bodyguard開槍擊倒我
工作手冊還來不及記載這條款
跋扈法官已判定我們兩個都有罪
證據是我們遺失了的妥協

事不關己的雲朵從光滑的車身倒影中輕盈飄過
一旁躺著死去的沉默
孩童說藍色和白色襯著閃亮的鮮紅美麗極了
卻沒有人替它寫下墓誌銘

如何優雅地從一個房間消失呢
闔上雙唇所透露的竟比張嘴訴說的還多
堅持卻不及順從的力量大
而憤怒 只是越加暗示了它的軟弱

是再重複三十七個寒暑還是就等這轉頭的一瞬間
固執
要遣它走
還是它會繼續留下來

經歷一個沉默的週日後,今早搭捷運時聽The National的Alligator有感。同時紀念這不知不覺已經到來的第五十篇網誌。堅持也好,固執也好,有時是種豪邁的毅力,有時卻是無可救藥的幼稚與愚蠢。

2008/05/11

快樂而不一定放棄痛苦

「是不是有所謂堅強的悲觀主義呢?」面對尼采的提問時常令人光搞懂問題的本身就得費一番功夫。「是不是有一種由於過份健康、生命顛峰而來的喜歡生命中艱苦的、可怕的、不定的、邪惡的東西的心靈傾向呢?或者說,生命力旺興感會不會帶來它自身所特有的一種苦痛如銳敏智力的孟浪、渴望遇到敵人以便證明它的力量,最後去體驗所謂害怕某種東西到底是什麼意義呢?」

在體貼的知己(還是其實是情人)以及婚姻伴侶之間,一位朋友似乎被困擾著,他的聲音已經透露出他掙扎過的努力,這並非只是在想望和道德之間做選擇一般的單純。但對某一類的人來說,不斷將自身置於兩難甚或對立之中並且持續尋求平衡和出口,可能是一種必要的生存方式。

也許苦痛,也許像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因而無法呼吸。但從矛盾中,這些人得以如血肉般地體驗著自身的真實感。從矛盾中,我們見證了存在。

在西元五世紀時,希臘人成功地達到了一項困難的成就:「智慧而不一定合乎理性,快樂而不一定放棄痛苦。」

這麼說荒謬原來是生命的常態,矛盾原來是必要,而我們渴望遇到的敵人其實是自己。這個道理的表面太複雜,但存在的本身卻又如此簡單。然而如果可以餵養生命以旺盛的力量以及直觀的認識,那麼我們將知道,接連的痛苦只不過是用來迎接和襯托伴隨在後的快樂以及領悟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