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爾公園,柏林。2011年夏天。
我隔著大型的圓環車道,望著矗立在圓環正中央的勝利紀念塔。塔的頂端的那尊金色維多利亞銅像之於我有種特殊的象徵意義。
我是從德國導演溫德斯(Wim Wenders)的電影《慾望之翼》(Der Himmel über Berlin,英譯為Wings Of Desire)裡認識這尊銅像的。電影中的天使就是坐在銅像上觀看世人們的言行起居,聆聽著每個人心中的獨白。自此,維多利亞銅像便與這部以柏林為背景、充滿著哲思又富浪漫思維的電影緊緊地連結在一起,在我的腦海裡凝聚成柏林的象徵。
那天,我走進地下道,準備前往圓環中央,另一端的出口傳來明亮的音樂聲。這位先生吹奏的是前衛的自由爵士。相較於一般街頭藝人慣常演奏慵懶輕柔的旋律,從他的薩克斯風裡迸射出來的音符,就像一句又一句對靈魂赤裸裸的探問。原先有如朝聖儀式的心情,頓時走了調。那些樂音卻無比清澈有力,穿過地下道灌進我的耳裡。
如今每當想起造訪維多利亞銅像的景象,便會憶起這段短暫的際遇。而維多利亞銅像和柏林亦或是《慾望之翼》的連結裡,現在則是多了這位薩克斯風手和他孤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