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31

金黃Gouda


駛入Gouda後,我們將車子停妥在運河旁。對街的老教堂正在修建中,週日城裡的巷弄間偶有來去的行人。

沿著運河兩岸,成排的楓樹已悄然翻黃,落葉堆積在車道旁。秋天來了,我們說。爾威拾起幾紙枯黃的楓葉,對孩子來說這是秋天捎來的禮物。

Gouda以乳酪聞名,儘管多數製品產於鄰近地區,但此地是買賣的集散地,在特定時節廣場上仍進行著傳統的起司市集。

市政廳位於廣場中心,十五世紀的哥德式建築上,一群別緻的紅白窗門窗櫺讓它多了幾分小巧可愛。


坐在餐館的二樓,向外望去恰可俯視大半個廣場。我打量著菜單上一道別具當地風味的乳酪湯,店家誠懇地用括弧註明:意外地可口。牆上掛著幾幅抽象油畫,畫風和鎮上景物挺不對味,反倒是窗外的市府建築含蓄地妝點了用餐的氣氛。隨意凝望著廣場上平靜的假日時光,一邊品嚐金黃濃郁的乳酪湯,這垂手可得的優雅閒適是此地生活的元素還是難得的幸福。

十月中旬氣溫約莫來到十度上下,午後我們繼續遊走在大街小巷間。繞著號稱全荷蘭最長的後哥德式教堂,Mag和我各自被老舊的木門亦或斑剝的石牆所吸引。

據說教堂內多達七十片的彩繪玻璃,描繪了幾世紀以來的歷史場景。但不知為何,我少了一股進到教堂的衝動,無意間卻晃入一個廢墟般的荒蕪庭院中。穿出門廊,落入眼簾的是遍地的楓葉──黃的,褐的,橙的──閃閃發光。剎那間我竟找不著落腳的空隙,有種恐怕將葉片踏碎的踟躕。

我像是個在遊戲中發現寶藏的男孩,一股腦地賴在院中,彷彿Gouda的枯葉和乳酪一樣馳名。這應當只是季節的巧合吧,如今每當憶起Gouda,腦海裡已盡是一片金黃。

2008/10/22

海牙之鳥


秋陽正在和來自海岸的群風搏鬥著,有幾次掙扎成功地從雲層間隙穿透出來,照射著城市海牙。政府機關和各國使館在此地集結,這是所謂的「皇家之都」。

步行至國會大廈前,風逕自颳得更冷冽。我站得離這海鳥很近,然而也許因為終日感染著皇室的尊嚴與政客顯要的傲慢,它絲毫沒有退卻閃避的念頭。我靠得更近,它回過頭,只是站得更硬挺。陽光徒勞抵抗風的吹襲,無力讓行人的身子留住溫熱,拂過雪白的鳥羽時卻為它增添權貴般的雍容。

當下我沒能逼視咫尺之前這篤定的眼神,只是趁著剎那的鎮靜框住有些詭譎的圖像。回到車上,兩頰和頸身開始莫名地感到燥熱,幾度懷疑自己就要病了,直到傍晚才證實只是虛驚一場。

2008/10/19

Delft雜記

不少人來訪Delft,為的是此地著名的Delfts Blauw (Delft Blue),這是一種白底藍圖樣的陶器。我們隨意逛進幾間賣Delft Blue的商家,有的專營古董藝品,有些則是價格高檔的精品店,當然也有適合觀光客的紀念品。Delft Blue的圖繪多為寫實風格,較少見到純粹使用抽象圖紋的製品。儘管名聞世界,但那些以荷蘭風景或花卉動物為主題的陶品,卻難以令我駐足亦或勾起購買收藏的念頭。不知怎麼地,我竟想起中國的陶瓷藝術似乎還蘊含了更精緻的古典美。倒是有款設計成類似餐具的Delft Blue,以字母作為圖樣元素,非傳統的製作方式在一堆大同小異的工藝品中展露出帶有新意的現代美感。


市中心有兩座教堂──舊教堂(Oudekerk)和新教堂(Nieuwekerk)。雖說是新教堂,但其實是興建於十四到十六世紀間;舊教堂則是始於十三世紀,據記載塔樓上直徑七米的鐘是荷蘭第二大鐘。兩座教堂都同樣給人沒有壓迫的親近感。我們在舊教堂的門口探望,裡頭走出一位面帶笑容的女士,說道禮拜即將開始,因此不便開放參觀,但非常歡迎我們一起加入做禮拜的行列。點頭致意後,我們繼續穿梭進大小巷弄之間。

不一會兒,Velvet唱片行意外地出現在眼前。之前曾在鹿特丹的Velvet買到幾張稀有卻又價格合理的CD,Delft的這家店規模略大一些,想必裡頭有寶可尋。繞了一圈出來,還來不及感嘆停留過於匆促,不料繼續往前步行,同一條街上陸續又出現幾家唱片行,其中一家更有收藏豐富的黑膠唱片。為了避免把接下來的時光都耗在這些店裡,只好抱著既興奮又遺憾的心情,以純觀光的姿態走馬看花,並再度轉進下一條街道中。

我們在新教堂前的露天廣場坐下用餐,飯後Mag點了小煎餅作為甜點,沒想到這尺寸小了兩三號的鬆餅沾上糖霜後竟意外地可口。體貼暖和的午後陽光,半斜地照進遮陽棚下的我的背膀,叫人短暫忘卻了秋末的冷意,爾威和我索性在廣場上追逐起來。奔跑的步伐踏在古老的路面,伴隨撻撻的腳步聲我體會著它的堅實,這種堅實且不太平整的路面,在我的記憶裡正是構成歐洲意象的元素之一。我們因著在老城鎮裡不受拘束的嬉戲,有種自由汲取悠遠歷史的奢侈。

廣場旁轉角,隔著紅磚房舍的屋脊,新教堂的塔頂就在不遠的藍天中。一對年輕男女穿著正式西服,將譜架安置在運河邊,開始吹奏起輕快的爵士樂曲。往來遊客愜意行走其間,卻鮮少有人停下腳步聆賞,彷彿他倆盡是在替這街色妝點背景音樂。只見我和一位看似是攝影師的男子,在一旁握著相機不停揣摩鏡頭的角度。但無奈幾個快門下來,依然無法靈巧地捕捉畫面,我終究放棄了用影像留下悠閒的可能。

離去前,我們來到這一帶最為突兀的角落──藍色心型的公共藝術。我猜想藝術家選擇藍色多少是為了提示Delft Blue的城市印象,不過他大膽地採用現代材質和幾何造型,相對於週遭古色的建築,反倒是替這寧靜小鎮注入一股令人雀躍的新活力。有道是品味一個城市有百十種方式,有人慕Delft Blue的名而來,我則是更鐘愛這顆Delft Blue Heart。

2008/10/03

Kinderdijk


第二次造訪Kinderdijk,是上個月一個晴朗的週六午後,天候舒爽,在陽光下還能感到幾許暖意。那天風吹得大,幾座迎風的風車陸續轉動起來,穿過白色小橋我們走向其中的一座。距離越近,巨大的旋轉扇頁所發出的聲響就越顯得壯碩,記憶裡瀰漫詩意的風車一下子多了活生生的機具感,這算是功能和美的一種結合嗎?到了入口前方,爾威因為這扎實的聽覺強度拒絕走進風車內。喀啦喀啦──一圈接著一圈──喀啦喀啦,從中可以清楚聽到木質材料的音質,有點老舊,但有手工的樸實自然。

儘管沒能進到風車內一探究竟,我仍舊沉浸於恣意散步在Kinderdijk的心曠神怡。在這一帶共有十九座風車,約莫建於1740年代,是目前荷蘭境內(也是全世界)風車最密集的地方,自1997年起已被列為世界遺產。

去年秋末出差來荷蘭,意外地走訪了Kinderdijk。也許因為時節進入十月天候已轉冷,當天只有遊客寥寥數人。空氣冰涼,天色淨淡,傍晚時分成群上百的飛鳥來回盤旋在夕陽餘暉中,然而Kinderdijk卻給人格外寧靜的感覺。無風,水面浮著靜謐的綠藻,視線較遠的那一列風車彷彿佇立在油畫中般。頭一回,我體會到在荷蘭不常出現的優美的那一面。心裡盤算著也許有一天可以帶父母來這兒散散步,天氣不那麼冷的話,他們應當會喜歡的吧。

(前後相隔一年在同一處留影,景緻各有其韻味)

故地重遊,藍天、風、和18度的陽光,替Kinderdijk的優美添上了活力。我試圖用鏡頭捕捉此刻閒適的歡樂,但明白這有一大半是來自於置身在此處所領略的心境,豈能要求數位相機也洞悉這一切呢?倒是Mag靈巧的快門,替我們留下了一絲歡愉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