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9

Week Song

孩子的老師叫Jennifer。他來自加拿大,不但是個有經驗和充滿熱情的老師,也喜歡將音樂融入教學之中。

每天早晨第一堂課開始前,Jennifer會請小朋友們將椅子圍成一圈坐好(他們稱這叫Circle Time),然後他用歌唱的方式,逐一點過每個人的名字,而被點到的小朋友則要用相同的音調回應。點過名後,Jennifer便帶著大家齊聲唱〈Week Song〉。因為這首歌每天都得唱一遍,因此開學幾週後,孩子就已朗朗上口,即便他並不完全明瞭歌詞裡每個字的意思。

〈Week Song〉的最後兩句是這樣唱的:「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days/Each day different and everyday new」。

這陣子,在唱完英文版的〈Week Song〉後,我發現Jennifer開始請每個小朋友輪流用自己的母語唱「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days」這句歌詞,接下來全班同學再以英文合唱「Each day different and everyday new」。藉此,班上同學不但得以接觸到不同國家的語言,也替每天都得重複一次的歌增添點新鮮感和趣味性。而最重要的,是鼓勵每個學生勇於表達,因為這句歌詞將沒有人可以陪著唱,每個小朋友都必須學習在全班面前獨自完成這項有趣的分享。

回家後,問孩子是否也用中文唱過這句歌詞,他提到老師點過他幾次,不過他都說「No」。於是我鼓勵孩子下次要試著唱唱看,當下我們在家裡模擬練習了幾次。

幾天後,有次送孩子上學的時間較晚,進教室時同學們剛唱完〈Week Song〉,Jennifer正點名一位來自法國的小朋友用法文唱那句從一數到七的歌詞。我見機不可失,快步走進教室,在孩子耳邊提醒他稍後要勇於開口。他沒說好或不好,只是做勢希望我趕緊離開教室,大概是覺得當著同學面前自己的家長闖進Circle Time有點不好意思。

我走出教室,站在門口等待,孩子坐的位置剛好背對著我。法文之後,Jennifer又點了阿拉伯文,然後是西班牙文,幾位小朋友都大方地用不同的語言把一到七數了一遍。接著,Jennifer將目光移到下一個小朋友,然後說:「Mark, Chinese?」頓時我的心交雜著緊張和期待,接下來我看到孩子點點頭,用含蓄但在教室門口的我仍舊聽得到的音量,把一到七用中文很快地唸了一遍。

不知道是出於好奇還是他確實知道我仍站在門口,唸完後孩子轉過頭來,我們的目光相接,雖然當下無法用言語表達什麼,但他的眼神彷彿在對我說:「爸爸,我試著做了。」我朝他豎起拇指,用微笑回應他。然後,他將頭轉回去,我反倒像個受到鼓舞的小孩,踏起輕快的步伐走出校門,迫不及待地想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彷若得知天大的喜訊。

其實,換作在平日生活裡,還有什麼比用中文從一數到七再簡單不過的事。然而看到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裡,面對新的語言,一天一天地摸索適應,一點一滴地學習嘗試,看到他願意逐步踏出自己的世界,也看到他的努力,這大概是作為父母最大也最無價的欣慰了。

2010/02/17

關於運氣,以及酒測初體驗

雖然很不想把一切都怪罪在運氣上,不過這陣子除了工作不順小病不斷外,上個禮拜在出差途中連整個公事包也不幸被竊。裡頭包括筆記型電腦、跟了我好些年的iPod、以及多項重要物品和資料都一併告失。連平常不太迷信的Mag,都忍不住說我需要尋求某些事件來轉轉運。

除夕夜,洗完澡準備就寢,心裡偷偷地冀望著新的一年能有個不同的局面。不料才剛躺上床,肚子卻疼痛不已。於是接下來的數十分鐘,我在廁所被這莫名的腹痛折磨到冒了一身冷汗並且全身無力,奇怪的是卻又不見自己上吐下瀉。換去從頭到腳被汗沾濕的冰冷衣物,我狼狽地爬回床上,挖苦自己這怪運勢大概一時還不捨得離開我。

大年初一,我們臨時受邀前往位於海牙的友人住家。出發前買了瓶紅酒作為禮物,因為那是支受好評的酒,因此在途中Mag提議是否晚上把酒帶到餐廳讓大家一同品嚐,我則是基於禮數傾向把酒留給友人。碰面後,朋友收下酒。我們開始聊天喝茶吃年糕,稍後到餐廳用餐,一直到晚餐結束,我就壓根沒再記起酒的事了。

晚餐後,我們驅車回鹿特丹。才剛離開餐廳不遠,在上高速公路前被路旁一位女警員攔了下來。我停好車,步出車門,女警員向我問好然後說明要做酒測。他特別強調,等會兒吹氣時要維持得夠久,直到他說停才可以停止。接著他問我是否有喝酒,我回答沒有。裝上了新的塑膠套後,他將吹嘴遞上來,我開始吐氣。

事實上,那並不僅只是一般的吐氣。在昏暗的夜色下,我用最大的可能使勁地將氣不斷地吐進酒精測量器中。那一刻,我既心甘情願地,亦毫無保留地,用超出標準的配合度領受著這項在平日看來像例行公事甚或被某些人視為倒霉的檢查。甚至當女警員喊停後,我仍持續了好幾秒鐘才逕自停了下來。他看看讀表,示意可以了,然後將儀器轉過來給我看,上頭的小螢幕顯示著「PASS」。

上車後,我回憶開車這麼多年,似乎是頭一回遇到酒測,沒想到竟是發生在異國過農曆年的一個夜晚。我對Mag說,所幸沒把那紅酒帶到餐廳。也許,可以把這當作是轉運的開始嗎?回想著先前之所以使盡力氣吐氣,大概是有股想把壞運都吐盡的痛快和渴望吧。

2010/02/13

冬天憂鬱症

回想起兩個月前,我坐在落地窗旁,看著入冬的第一場雪把城市都染白。那已是去年十二月的事了。

聽同事說,在荷蘭,一年下雪不會超過一個禮拜。如今,兩個月後的落地窗外仍是一片雪白。這段期間,雪斷斷續續地飄著下著。時序進入二月中旬,看著氣象預報,雪季卻似乎還不見離去的跡象。

剛來荷蘭的第一個冬天,最冷的那週氣溫都在零度以下。那時的我從沒想過但又有些自豪自己居然會在這樣的天候下生活了一整個禮拜。然而到了今年冬天,這一切竟然都成了常態。偶爾遇見五度的「高溫」,彷彿都像是天賜的好天氣。

從前不明白為何西方人見面總愛聊天氣。住到歐洲快兩年了,雖然仍是弄不清箇中原委,但自己倒也變得喜歡聊起天氣來。

儘管生活在此地已有一段不算短的時日,然而對於在亞熱帶長大並且居住了超過三十年的我來說,要完全融入這裡的氣候卻也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入境隨俗的事。

無疑地,歐洲的春天和秋天是美的。四十度的濕度和十幾二十度的氣溫讓人感到格外舒爽。春天有冒出翠綠枝枒和花開的生氣,秋天則有落葉枯黃的蕭瑟與浪漫。

夏天來得較短,一年內大概有兩週的時間氣溫會爬升到三十幾度。由於這種高溫維持不久,因此多半的住家和辦公室都沒有安裝冷氣。於是這段期間特別是在白天上班時總是特別悶熱。

當然,對於已經習慣了台灣大太陽的我們來說,這點悶熱算不著什麼。對我而言,冬天才是個挑戰。

而雖說低溫和積雪所帶來的冰冷,的確令人感到不適不便。但真正叫人寒懼的,要算是冬天的夜吧。

到了冬天,太陽早早便下山了,下午五點天色已全轉暗。由於此時商店和辦公大樓陸續熄燈歇業,因此下班回家時路上總是一片漆黑。同時,西方的居家照明偏好使用黃色燈光,整體照度也較為昏暗(大概是講究氣氛吧)。於是入夜後,在這樣的光線氛圍下,家裡似乎總隱藏著一股讓人喘不過氣的深沉。而每當望向窗外,城裡的每個角落都已被黑暗徹底籠罩。這般日子持續久了,再樂觀的心情最後也都因為無法抵擋無盡的抑鬱而一一被黑夜所吞噬。

就像此時的我,正默默地期盼著春天的降臨,計算著每天太陽多逗留在黃昏的時光。人們說有所謂的冬天憂鬱症,想來我必定患了類似的徵兆。也怪不得到了夏天,此地的人們總是貪婪地享用著珍貴的陽光。一方面將積壓了整個寒冬的陰霾一掃而空,也同時為抵擋下一個漫長冬夜儲蓄起足夠的歡樂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