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尚未到,各種節目已陸續上演,為港口節暖身。水上救火船的水柱力道強勁,向上噴射可達十層樓之高,從窗外向港口望去,爾威剛開始還誤以為那是個超大號的噴水池。飛行船雖不在水上行駛但也來湊熱鬧,在港口一帶的天空盤旋,船身上攜著幾家贊助廠商的商標。
Mag對週遭環境還不熟悉,那幾天待在家裡剛好有這些新鮮事可以跟爾威一起發掘。
週末一到,我們決定步行到港口瞧瞧。路邊設置了許多攤位,有些販售海事相關商品和紀念品,也有些小吃。航海機具和不同樣式的船隻展示在港口中,部分船上備有餐宴,不知是提供給一般的參觀者還是有特別的聚會。
路上大大小小的看板中,有一面印上了所有參與國家的國旗,因此特別顯眼。儘管我們身處主辦國荷蘭,但畢竟是道地的台灣人,三對眼睛立即搜尋起青天白日旗,不一會兒便在看板下方找到中華民國的國旗。那一瞬間,有種認同和親切,讓人覺得在陌生的地域裡有塊安置自己的小地方。即便我們遠在地球的另一端,即便這些日子為了辦理居留和戶籍等文件,在荷蘭政府機關裡無可選擇地回應著各種要求,但此刻,我們的身份因為那面國旗有了不可動搖的證明。
我們歡心地和自己的國旗拍照,儘管氣溫微涼,但太陽和煦,爾威的步伐也變得輕快起來。一直到我們回頭再次經過這片看板之前,完全沒有想到也來找找荷蘭的國旗在哪。
我們的心,都偷偷地思念著台灣。我是,我知道Mag是,爾威也是。只是我們都讓這感受藏在心裡,沒人說出來。大概是怕說出來後會有些傷感,或是讓自己變得更軟弱。
晚上十一點,落地窗外映著燈光的Erasmusbrug橋身在夜裡顯得格外有韻味,一整排從85度傾斜到45度的鋼筋吊索連結著橋面有如豎琴般的優雅,這正是鹿特丹的城市地標。車輛在下頭穿梭往返於橋的兩頭,到了夜裡,港口和這城市仍舊呼吸運作著。突然,Mag說煙火表演開始了,Erasmusbrug橋旁一朵朵五彩的煙火接續地竄進深藍的夜中。我們聚集到窗邊凝望煙火,爾威興奮地指著,這一個像朵花,下一個像蝌蚪,還有一個像貓爪印。

就這樣,接下來的十來分鐘裡,我們滿足於在自己家中客廳觀賞煙火的微小但豪華的樂趣。煙火的絢爛看似遙遠卻又舒適地近在眼前,讓我們短暫地忘卻了和台灣的距離。那一夜,我們望著煙火,彷若身處他鄉的每一刻都應該如此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