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1

快樂而不一定放棄痛苦

「是不是有所謂堅強的悲觀主義呢?」面對尼采的提問時常令人光搞懂問題的本身就得費一番功夫。「是不是有一種由於過份健康、生命顛峰而來的喜歡生命中艱苦的、可怕的、不定的、邪惡的東西的心靈傾向呢?或者說,生命力旺興感會不會帶來它自身所特有的一種苦痛如銳敏智力的孟浪、渴望遇到敵人以便證明它的力量,最後去體驗所謂害怕某種東西到底是什麼意義呢?」

在體貼的知己(還是其實是情人)以及婚姻伴侶之間,一位朋友似乎被困擾著,他的聲音已經透露出他掙扎過的努力,這並非只是在想望和道德之間做選擇一般的單純。但對某一類的人來說,不斷將自身置於兩難甚或對立之中並且持續尋求平衡和出口,可能是一種必要的生存方式。

也許苦痛,也許像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因而無法呼吸。但從矛盾中,這些人得以如血肉般地體驗著自身的真實感。從矛盾中,我們見證了存在。

在西元五世紀時,希臘人成功地達到了一項困難的成就:「智慧而不一定合乎理性,快樂而不一定放棄痛苦。」

這麼說荒謬原來是生命的常態,矛盾原來是必要,而我們渴望遇到的敵人其實是自己。這個道理的表面太複雜,但存在的本身卻又如此簡單。然而如果可以餵養生命以旺盛的力量以及直觀的認識,那麼我們將知道,接連的痛苦只不過是用來迎接和襯托伴隨在後的快樂以及領悟的光輝。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外遇的痛苦(掙扎)肯定是很迷人的,是一種自身內心經過無數次思辯後的演化結果。

如果婚姻也有達爾文主義的話。


8410

Anonymous said...

喔,這個辨證真正典型的希臘啊讓人不禁懷念起我們那一屆的入學考題:你是要當一隻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
結果四年之後,我們都從快樂的蘇格拉底變成了痛苦的豬~~

1090來王者地盤給你報到啦

Kyd Wang said...

誠如前一陣子在書上讀到的:我們對慾望,比對慾望的對象要愛得更多。

因此我猜外遇的迷人之處在於背叛本身所帶來的不顧一切的動感和快感。而也許外遇的過程好比快樂的豬,在那之後要面對的正是蘇格拉底的痛苦。

附註:坦白說,我已經完全沒有印象當初面對這個考題自己是如何作答的。不知道所上是否還保存著當時我們的試卷,如果能拿出來回味一番將會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Kyd Wang said...

我贊同幸福多不違背本能,但也相信更大的快樂和自由來自於對本能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