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ery of Modern Art,Glasgow,2009年5月15日。
那天我走進GoMA,一樓展出的是歐普藝術(Op Art),其中包含好幾幅萊利(Bridget Riley)的畫作。類似的作品在學生時代從書本上看過不少,不過當時的我對歐普藝術絲毫不感興趣。也許是工作這幾年來,審美的喜好產生了變化,如今站在這些幾何線條前,竟然有種電流在體內流竄一般的觸動。
我在畫前來回揣摩了好一陣子,讓它的韻律感和它形塑出來的空間迷醉著我。看著看著,開始留意到那個映在畫布上自己的影子,這個組合剎那間散發出令人著迷的魔力。我忍不住拍下這畫面,之後思索著:這種把自己形象視覺化的過程,是否有幾分類似從前畫家的自畫像,既可以是嚴肅的創作,也同時體現著藝術家的美學思考歷程和自我表達。
這成了我今年最喜愛的照片之一,我把它喚做《Self Portrait Against Riley》。
那天我走進GoMA,一樓展出的是歐普藝術(Op Art),其中包含好幾幅萊利(Bridget Riley)的畫作。類似的作品在學生時代從書本上看過不少,不過當時的我對歐普藝術絲毫不感興趣。也許是工作這幾年來,審美的喜好產生了變化,如今站在這些幾何線條前,竟然有種電流在體內流竄一般的觸動。
我在畫前來回揣摩了好一陣子,讓它的韻律感和它形塑出來的空間迷醉著我。看著看著,開始留意到那個映在畫布上自己的影子,這個組合剎那間散發出令人著迷的魔力。我忍不住拍下這畫面,之後思索著:這種把自己形象視覺化的過程,是否有幾分類似從前畫家的自畫像,既可以是嚴肅的創作,也同時體現著藝術家的美學思考歷程和自我表達。
這成了我今年最喜愛的照片之一,我把它喚做《Self Portrait Against Rile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